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新闻 >> 正文
我校学生在第十二届全球俄汉互译大赛中荣获佳绩
2020-12-08 外国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供稿 外国语学院)近日,由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莫斯科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俄罗斯文艺》《翻译理论》(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俄罗斯文艺’文学翻译奖·第十二届全球俄汉互译大赛”结果揭晓。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何冰琦老师指导的10名学生在俄译汉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是我校历届参加此项赛事获奖最多、获奖项级别最高的一次比赛。

此次大赛俄译汉组共设一、二、三等奖35名。其中,一等奖共设5名,外国语学院占2名,获奖学生为魏亚菲、粟小妹;二等奖共设10名,外国语学院占5名,获奖学生为杨郭博芬、罗铭心、谢庆琳、蒋海娟、王娜;三等奖共设20名,外国语学院占3名,获奖学生为周帆、黄欢欢、吴瑶获。

我校俄语专业所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所在学院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俄语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学科“基于新文科建设的跨文化研究及外语拔尖人才培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引智基地)。

俄语专业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中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近80%,在学术带头人及诸位资深教师的带领下,新晋教师迎头赶上,教师团队“抓好一根线,拧成一股绳”,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俄语人才。近年来,俄语专业教师秉持“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宗旨,十分重视一流本科人才的培养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俄语系学生在科学研究及专业学科竞赛领域所获成果呈喜人态势,在教师团队指导下,7名本科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立项学生撰写的《湖南省入境游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发表于《魅力中国》)、《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路径探析》(发表于《中外交流》)、《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眼中的俄罗斯》(发表于《科学与技术》)、《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研究》(发表于《教育学文摘》)、《新中国国庆70周年庆典期间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发表于《教学与研究》)等文章涉及旅游、留学、俄语教学、俄罗斯及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突破传统的外语语言、文学领域,同国别与区域研究主题高度吻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彰显俄语系学生的科研潜力。

俄语系近来捷报频传,除上述科研领域外,此专业学生在专业竞赛领域亦取得骄人成绩。资深教师持续发力的同时,年轻教师同样迅速成长,新入职教师何冰琦指导2016级、2017级俄语本科生参加此次全球俄汉翻译大赛,在线上教学期间将比赛翻译素材融入“俄汉翻译”课程的日常教学之中,遵循朴素、科学、全面的翻译理论,同参赛热情高昂的学生就译文进行了长达一个学期的交流、打磨,最终多名学生取得好成绩。

据悉,“俄罗斯文艺”文学翻译奖·全球俄汉翻译大赛于2009年第一次举办,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12届,是我国目前级别和水平最高、参赛人数最多的俄汉翻译大赛,相当于英语界的“韩素音翻译奖”。此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进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莫斯科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等高校的海内外参赛者共561人次。经初评、终评紧张激烈的角逐,最后评定俄译汉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各5、10、20和30名,汉译俄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各5、10、15和20名,组织奖若干名。

编辑:张宇 王佳琪

责编:张永涛 马铁泉

审核:蔡颂

关闭窗口